jiēshì

比比皆是

拼音 bǐ bǐ jiē shì 怎么讀

注音 ㄅㄧˇ ㄅㄧˇ ㄐㄧㄝ ㄕˋ

感情 中性

近義詞 俯拾即是 觸目皆是 比比皆然 舉目皆是

反義詞 屈指可數(shù) 絕無僅有 寥寥無幾 寥若晨星

比比皆是的意思

折疊展開

比比:一個(gè)挨一個(gè);引申為處處;到處;皆:全部。
形容某種東西到處都是;很多。

出處宋?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:“自后世惡直好佞,以直言賈禍者比比皆是。”

用法主謂式;作謂語;用于人與物。

例子上自朝廷,下至草野,比比皆是(清?曹雪芹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二回)

正音”,讀作“jiē”,不能讀作“jié”。

辨形”,不能寫作“”。

辨析比比皆是”和“俯拾即是”;都形容為數(shù)很多;到處都有;有時(shí)可通用。但“比比皆是”可用于大的事物;如“建筑物”、“”等;“俯拾即是”可用于地上的小東西;如“石頭”、“貝殼”等;偏重在“很容易拾到”。

歇后語 鄉(xiāng)下人挑高粱 —— 比比皆是

謎語 1.(謎底:比比皆是)
2.(謎底:比比皆是)
3. 復(fù)試全對(duì) (謎底:比比皆是)

比比皆是的詳細(xì)解釋

折疊展開

【釋義】

比比,每每、頻頻。“比比皆是”形容到處都是。語本《戰(zhàn)國策?秦策一》。△“比肩皆是”、“摩肩接踵”、“觸目皆是

【典源】

《戰(zhàn)國策?秦策一》

張儀說秦王曰:“臣聞之,弗知而言為不智,知而不言為不忠。為人臣不忠當(dāng)死,言不審亦當(dāng)死。雖然,臣愿悉言所聞,大王裁其罪。臣聞,天下陰燕陽魏,連荊固齊,收余韓成從,將西南以與秦為難。臣竊笑之。……今秦出號(hào)令而行賞罰,不攻無攻相事也。出其父母[1]之中,生未嘗見寇也,聞戰(zhàn)[2],犯白刃,蹈[3],斷死于前者[4]是也。……”

注解

[1]懷衽:懷抱,胸前衣襟。衽,衣襟。

[2]頓足徒裼:以腳跺地,空手露體。徒,空。裼,音,袒露。

[3]煨炭:熱灰火炭。煨,音wēi,熱灰。

[4]比比:宋鮑彪本《戰(zhàn)國策》“”下多一“”字,茲據(jù)補(bǔ)。

【典故】

張儀是戰(zhàn)國時(shí)代有名的謀士,《戰(zhàn)國策?秦策一》里記載他游說秦惠王,向秦王分析當(dāng)時(shí)的國際情勢(shì),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,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,進(jìn)而統(tǒng)一天下。他認(rèn)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,賞罰不明,以致軍民到了戰(zhàn)場(chǎng)上,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,然后怪罪人民不能效忠。其實(shí)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,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。而秦國制度完備,信賞必罰,人民“聞戰(zhàn)頓足徒裼,犯白刃,蹈煨炭,斷死于前者比是也”,意謂:人民都勇于赴死,為國家效命,不怕刀槍火炭,斷然戰(zhàn)死沙場(chǎng)之人“比比是也”。因此,秦國有實(shí)力并吞六國,只要政策得當(dāng)。就用“比肩”來表示很多。后來“比比皆是”這個(gè)成語就從“比是也”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到處都是。

【書證】

  • 01.宋?朱弁《曲洧舊聞》卷七:“秉筆之士所用故實(shí),有淹貫所不究者,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從來者,譬侏儒觀戲,人笑亦笑。謂眾人決不誤我者,比比皆是也。”
  • 02.宋?富弼〈論辨邪正〉:“其有在方策者,比比皆是,不可殫引。”
  • 03.宋?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卷四:“自后世惡直好佞,以直言賈禍者,比比皆是。”
  • 04.《宋史?卷四二二?李知孝列傳》:“趣召之人,率皆遲回,久而不至,以要君為高致,以共命為常流,可行而固不行,不疾而稱有疾,比比皆是,相扇成風(fēng)。”
  • 05.元?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?卷六?喪師衰绖》:“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,比比皆是。”
  • 06.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二回:“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,上至朝廷,下至草野,比比皆是。”

【用法】

語義形容到處都是。

類別用在“處處皆是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如今社會(huì)富裕了,住高樓、開汽車的人比比皆是

在你們山上難得一見的烏魚子,在我們這漁港比比皆是

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,有什么好驕傲的?

在純樸的鄉(xiāng)下,樂善好施的人比比皆是,讓人覺得很有人情味。

這種樣式的產(chǎn)品比比皆是,你不必急于買下,貨比三家不吃虧呢!

我們一走進(jìn)會(huì)場(chǎng),各種精雕細(xì)琢的玉器比比皆是,令人目不暇給。

一到周年慶,百貨公司里的折扣品比比皆是,看得顧客心動(dòng)不已。

這個(gè)人的語文能力太差,寫起文章來,不但詞句有欠順暢,而且錯(cuò)別字比比皆是

【辨識(shí)】

同義“比比皆是”及“觸目皆是”都有到處都是的意思。

異義“比比皆是”適用范圍較廣;“觸目皆是”強(qiáng)調(diào)放眼所見。

例句
比比皆是觸目皆是例句
??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,有什么好驕傲的?
??經(jīng)過戰(zhàn)爭(zhēng)的洗禮后,整座城陷入一片死寂,斷垣殘壁的景象觸目皆是,令人不勝唏噓。

比比皆是的翻譯

折疊展開
  1. be great in number
  2. 到る所にある(どこにもある)
  3. встречáться на кáждом шагу
  4. pouvoir trouver partout(être partout)

比比皆是字義分解

折疊展開

讀音(bǐ), 比部,共4畫

①. 較量高低、長短、遠(yuǎn)近、好壞等。 如: 比賽。比附。對(duì)比。評(píng)比。

②. 能夠相匹。 如: 今非昔比。無與倫比。

③. 表示比賽雙方勝負(fù)的對(duì)比。 如: 三比二。

④. 表示兩個(gè)數(shù)字之間的倍數(shù)、分?jǐn)?shù)等關(guān)系。 如: 比例。比值。

⑤. 譬喻,摹擬。 如: 比如。比方。比興(xìng)(文學(xué)寫作的兩種手法。“比”是譬喻;“興”是烘托)。比畫。比況(比照,相比)。

⑥. 靠近,挨著。 如: 比比(一個(gè)挨一個(gè),如“比比皆是”)。比肩繼踵。比鄰。鱗次櫛比。

⑦. 和,親。 如: 比順。

⑧. 及,等到。 如: 比及。

讀音(jiē), 白部,共9畫

①. 全,都。 如: 皆大歡喜。人人皆知。放之四海而皆準(zhǔn)。

讀音(shì), 日部,共9畫

①. 表示解釋或分類。 如: 他是工人。《阿Q正傳》的作者是魯迅。

②. 表示存在。 如: 滿身是汗。

③. 表示承認(rèn)所說的,再轉(zhuǎn)入正意,含有“雖然”的意思。 如: 詩是好詩,就是太長了。

④. 表示適合。 如: 來的是時(shí)候。

⑤. 表示任何。 如: 凡是。是活兒他都肯干。

⑥. 用于問句。 如: 他是走了嗎?

⑦. 加重語氣,有“的確”、“實(shí)在”的意思。 如: 天氣是冷。

⑧. 對(duì),合理,與“非”相對(duì)。 如: 是非。他說的是。實(shí)事求是。

⑨. 認(rèn)為對(duì)。 如: 是古非今。各行其是。深是其言。

⑩. 表示應(yīng)承或同意(單說一個(gè)“是”字)。 如: 是,我就去。

?. 這,此。 如: 是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比比皆是。

?. 助詞,把行為對(duì)象提前表示只這樣做。 如: 惟你是問。惟利是圖。

?. 姓。

比比皆是分字成語組詞

折疊展開